愿终生寻觅“教书育人”的幸福
国际交流学院 梁颖萍
2012年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遴选,被派往我校牙买加西印度群岛大学莫纳校区孔子学院工作。在去牙买加之前,我想象着即将肩负的职责,面临着与国内不一样的文化,既向往又紧张。带着复杂的情感与对祖国、家人、亲友的怀念,我来到了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岛国,开始了别样的工作。
作为一名汉语老师,不仅教授学生如何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还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面对的人群从社会、社区人员到学生,从成人到小孩。开始的时候,当地的人不是很热衷于汉语学习,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个遥不及的梦,是传说,孔子学院是新的“入侵”,我们的工作受到了一些阻碍。作为一名外派教师,积极协助孔子学院组织活动,协助当地学校、社区与社团等各种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的同时,把我们的文化介绍给他们,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入侵,而是交流。在牙买加理工大学的“国际文化日”上,摆摊给过往的师生讲解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同时拿起毛笔,连续四个多小时写祝福送给了排着长队的师生。社区活动中,协助中牙友好协会组织活动,教协会成员如何使用中国餐具,给他们介绍中国与中国人民。还去了当地多所小学、幼儿园等地协助活动,给当地小朋友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面貌,还有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友好情谊。
此外,在牙买加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发起建立了加勒比海第一所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成立了汉语角,协助推荐了22名牙买加孔院奖学金生来我校学习,参与、组织了27场文化活动,撰写新闻报道近29篇,在当地报纸、电台、国内网站报道60余次,接收当地电台访问,进行大型文化、语言宣讲三次,同时多次参加慈善活动,协助当地贸易商与中国贸易伙伴的沟通,不仅在文化交流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方面也留下了身影。在那里,学生们把我当做老师、姐妹、母亲,社区与贸易机构把我当作“解码者”,所有这些头衔,并不是因为年龄,而是点点滴滴给他们的真实感受。两年间,我目睹了当地人从不屑到逐渐接受并主动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从冷漠到热情,从敌对到友好,既让人欣慰,也为此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幸福。“教书育人”,教的是大书,育的是众人;“搭桥铺路”,搭的民族的桥,铺的灵魂的路。这一神圣使命让我对教育的热情与热爱永远保鲜,无怨无悔,享受着“行为师,德为范”高尚职业的乐趣。
两年的时间转眼即逝,是我人生中很关键的一段时光。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人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个体,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与日常的生活中却能影响、帮助很多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如此: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是师长也是典范,做着一件平凡的事,却负着不平凡的使命。为师为范,教书育人,是我终身挚爱的事业,是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内心的触动在一刹那的幸福与成就感。
太原理工大学“感动清泽 最美教师”评选候选人推荐表
姓 名
|
梁颖萍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
政治面貌
|
党员
|
职称
|
讲师
|
学历
|
硕士
|
联系电话
|
|
事迹介绍
|
从开当老师的第一刻起,“行为师表,德为世范”一直是规范我言行的座右铭,“教书育人”是我神圣的使命与责任。每天见得最多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一双双不同颜色的眼睛,阅读着这些眼睛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有兴趣、有求知欲、有迷茫也有失落,督促着我在教师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奋进。一直到今天,这两条都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不弃的信念,工作中永不偏移的方向标,一直支撑着我的精神,鼓舞着我的斗志。
|
所在单位意见
|
(签章)
年 月 日
|
组委会
意见
|
(签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