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红劳模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2-03-25   作者:雷永珍   来源:校工会    阅读:

一、 基本情况

“白晓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 2018 年 6 月,目前共有成员 15 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劳模精神引领师生立足岗位,凝聚团队力量,瞄准行业需求,搭建科研平台,做好“传帮带”服务,充分发挥劳模在科学 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工作中的示范表率作用,为教师和学生开展理论创新、人才培育、 社会服务搭建了平台。

二、 工作总结

自创建以来,工作室始终坚持注重发挥劳模在科学研究中的示范、指导、辐射 作用,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负责人领衔自我提升,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及专业建设的示范基地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围绕山西省实际工程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基础建设等多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立以来工作室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立德修身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 塑造新人。因此,工作室从创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德育素质提升,在传承前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凝练出工作室精神“立德 创新 奋发 勤勉”。

两年来,工作室的研究生 80%以上撰写了入党申请书,发展新党员 17 名( 16 名学生, 1名青年教师)。由工作室成员何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土木第三研究生党支部 (以工作室培养的研究生为主体), 2019 年入选“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支部”。

工作室的教师中现有党员 11 名,教育部 21 世纪新型人才 1 人,教育部创新创 业导师 1 人,山西省教学名师 1 人,“三晋英才”7 人, 山西省技术学术带头人 1 人。 2018 届硕士研究生落宇杰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教师董晓强和何斌 2018 年获校 级优秀党员称号,教师曾国红获太原理工大学“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优秀”。 2018 年 和 2019 年 6 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占学院获奖总数的 30%以上。

工作室倡导做事先做人,2018 年夏季组织参观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开展爱国教育;2019 年组织赴牛驼寨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太原解放展览等,师生通过这样一些 活动深受教育,爱党爱国的情怀转换为做好本职工作、勤勉学习、钻研创新的蓬勃激情。

2.人才培育

人才培养是工作室的核心任务,一是各层次学生的教育培养,二是年青教师的培育成长。依托工作室平台,在带头人和核心成员的引领下,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1)学生培养

两年来,工作室共毕业博士研究生 5 名,全部进入高校工作;毕业硕士研究生 28 名,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者 3 名, 进入 500 强企业工作 20 名,考入事业单位 5 名。工作室共招收博士研究生 4 名,招收硕士研究生 39 名,包括留学生 4 名。

两年来,工作室老师指导的大创项目结题 3 项,其中2 项评为优秀;新获批大创项目 5 项,其中 2 项列入国家级项目。新获批研究生创新项目 3 项。工作室老师所 指导的学生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1 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 1 篇。

2) 教师成长

(1) 人才引进,创新发展,工作室力量不断增强

两年来,工作室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共引进高层次人才 2 名, 优秀博士毕业生 5名, 工作室由建设初期的 9 人发展为如今的 15 人, 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有海外 留学经历者 9 名, 占到总人数的 60% ,来自双一流或境外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 8 名, 占到总人数的 53%以上。通过人才的引入, 增添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学缘结构。形成了以 50 后为带头人、60 后、 70 后为骨干、80 后为后备力量的金字塔式的人员结构,为工作室的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2) 高度融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结硕果

两年来,工作室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9 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包 括 1 项面上(白晓红) 项目和 4 项青年基金(何斌、苗晨曦、肖泽岸、秦鹏举) 项 目,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 项目 1 项(董晓强) ,山西省人才专项优 秀人才科技创新项目 1 项(韩鹏举)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项目各 1 项(何斌) ,太原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5 项(苗晨曦、靳瑾、肖泽岸、秦 鹏举、马富丽);总纵向科研经费 100 余万元/年。

两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被 SCI 收录 18 篇,最高他引 67 篇次。

由曾国红为负责人,白晓红、 马富丽、何斌为教学骨干的《土力学》课程 2019 年进入山西省精品课程建设行列。

白晓红为主要参加人的教学成果获 2019 年山西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特等奖。

两年来,工作室 2 位骨干教师晋升教授,3 位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韩鹏举、 张翛、何斌、郭昭胜、苗晨曦、肖泽岸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 才。

(3) 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术交流促发展

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为工作室乃至山西 省岩土工程界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共举办国际会议 1 次,国内和省内大型学术 会议 5 次,校际交流 3 次; 邀请南洋理工大学楚剑教授、东南大学杜延军教授、西 安交通大学廖红建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李驰教授、国家级勘察大师郑建国教授、 湿陷性黄土委员会副主任朱武卫教授、广东省设计大师杨光华教授来并举办讲座和 技术交流,全省工程技术人员和我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累计学习人次达 到 1000 余人。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开展学术交流, 硕士研 究生在学期间平均外出参加学术会议 1.5 次,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平均外出参加学 术会议 3 次,基本每位学生都有 1⁓3 次机会在学术会议上作交流。 2018 年工作室成 员参加国际会议 6 人次,并做了会议交流。

3.服务社会

成立以来,通过加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力度,有效释放出了师生的创新能 量,进一步激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潜能,产生了积极的“蝴蝶效应”,让劳模创新工作室能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实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切实为学校“双一 流”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1) 注重学术成果的转换, 积极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 两年来,工作室成员主编地方标准3 部,参编协会标准 1 部、地方标准 7 部。主审国标 1 部,参审地标 10 余部。

2) 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评审和论证,为工程建设发挥专家的智库作用。工作室成员白晓红、董晓强、贺武斌、韩鹏举等作为山西省住建厅危大工程岩土专业的论 证专家,参与了多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的论证工作,主要集中在基坑 支护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地基处理方案论证等方面,平均 40 余项/年,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同时参加了多项文物保护价格的方案论证工作,为山西的旅游业发展和古建保护贡献才智。

3)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山西地方建设发挥高校的科技引领作用。两年来,工作室参与了多项省重点项目的改造鉴定项目,现场测试等工作,承担横向项目20 余项,最高单项合同额 200 万元,年进账经费250 万元以上。

两年来,白晓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我院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劳模作用的发挥,提 升了劳模自身的影响力,让师生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了师生自身的能力,也让研究所、教研室、学院、学校以及山西省因为工作室的成果获得了进步、发展, 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三、工作计划

1. 坚持规范管理,提升工作室管理力

在坚持工作室的工作制度的前提下,实施项目负责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人员考核制度。

2.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工作室凝聚力

传承工作室优良传统,发扬工作室精神,培养爱岗敬业、富有创新精神、 奋发 勤勉全面发展的岩土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和“四有”教师。

3.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工作室战斗力

1) 建设好《土力学》课程,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认真完成大创项目的指导,做好结题、中期检查和申报各项工作;

2) 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按时保质做好培养全过程的工作;

3) 争取发表高水平论文15 篇,申报山西省科技奖12项;

4) 做好社会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用的贡献。

客观上来说,我们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时间比较短,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处于摸索、探索阶段。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整体创建氛围不浓、活动经费渠道不多等等。我们将在上级工会有关组织指引下,虚心学习,逐步提高,本着发挥劳模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师生创新工作平台的核心,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快速发展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目录:

(1) 创新成果

(2) 人才培养

(3) 标准编制

(4) 学术交流

(1) 创新成果(部分)

山西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特等奖

(2)人才培养(部分)

太原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奖

(3) 标准编制(部分)

山西省地方标准《水和土腐蚀性检测技术规程》编制会

山西省地方标准《加筋土地基技术规程》编制会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技术标准》

(4) 学术交流(部分)

填土的力学特性与工程实践专题学术研讨会

晋陕蒙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研究生论坛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Recycling 2018(GER 2018)

交通基础设施土工合成材料及抗震性能研讨会

第三届中俄岩土与地下工程学术交流研讨会

17th Global Joint Seminar on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 2018 年学术年会

南洋理工大学楚剑教授做学术报告

题为“Research on Urban Geotechnical Solutions at NTU”

内蒙古工业大学李驰教授做学术报告题为“微生物诱导技术加固沙漠 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杨光华教授做“现代土力学理论的探索与进行”系列讲座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试验规程》编制筹备会

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 换届会议暨技术交流会

电话:0351-6014370

邮编:xiaogonghui@tyut.edu.cn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584号         晋ICP证05000465号